娇华 第193(2 / 2)
里来时的那阵嘈杂依然还在,朱岘收回目光,在梁乃身边安静站着。
何内侍进去通禀,宣延帝坐在书桌后,淡淡说道:“让他们等着。”
声音不掩疲累。
何内侍应声告退。
待他一走,工部侍郎黄觅便紧接先才的话题继续说道:“陛下,臣还是那句话,此事万不得行!当初张贤宝提议的临宁兴修水利之事,虞大人可是赞成,并积极主张的,后朝廷耗费了大量钱财和人力,可结果呢,快要竣工时,安江的宋致易反了,那一整片如今都被宋致易这贼子窃走,包括了我们兴修的水利!如今虞大人的提议亦决不可取,陛下,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大兴人力之本了!”
“不,陛下,臣能明白虞大人的意思,”中书侍郎魏尧君随即说道,“如今游手好闲之徒太多,唯各安共分方而天下平矣,外患棘手,内忧亦不得不顾,灾荒令百姓大量北逃,如何安置是个当务之急,虞大人想安排这些人力去开垦荒土和进山采矿,这能免去大量游手好闲之徒危害百姓,是个良策!”
“陛下,”虞世龄说道,“张贤宝一事,当时谁都无法料及宋致易会反,宋致易反后,张贤宝已自己沉湖谢罪了,黄侍郎是觉得他一人死还不够,所以想让本官也同去吗?”
“胡扯什么,”宣延帝慢声说道,“吵了半日了,吵的什么话该说,什么话不该说都没了分寸吗?”
“臣不敢。”虞世龄垂头说道。
“陛下,虞大人这话说的太过诛心!”黄觅说道,“老臣未曾这样想过,老臣不过就事论事,虞大人竟说老臣想让他死!同朝为官,这太污蔑人了!”
“陛下,”宋度说道,“虞大人的提议太过不切实际,真的行不通。”
“宋尚书,你们对于其他人的提议皆作否决,你们自己又有何高见呢?”
“是了,今日所提各种皆被你们否决,你们自己倒是拿个主意出来。”
“话说的轻松,在工部任职的是我们,又不是你们,你们动动嘴皮子了事,我们却知易行难。”
……
殿外守卫面无表情的立着,两边还各立着几名内侍。
内侍面上恭敬,耳朵却高高竖着,将他们的话努力记住。
不进去看都能想到那几个大臣的脸色是什么样的了,面红耳赤,怒目圆瞪,兴许脖子都急粗了。
以前多好,只有两个派系,无非是主战还是求和,现在又多了,有主张革新的,有守旧的,有和亲的,甚至有大胆想同叛军结盟,先消灭其他叛军势力的。
这里边,光是主张革新的又有许多分歧,要么想严刑酷法,要么提议变革税制,还有人提出要迁都。
内侍们已经听乱了,想着皇上耳边被那么多人吵着,必然是更乱吧。
一人之手
日暮渐沉,天光逐渐暗下。
饭菜备好了,石头过来敲门:“少爷,该吃晚膳了。”
书房窗扇开着,晚风潇潇,带着寒意吹来。
屋内亮着两盏烛灯,罩着云清蝉翼纱,将烛火变得透白。
沈冽坐在书案后,指骨虚撑着唇,愣愣的望着案上压着镇纸的书信和翻开的古籍。
“少爷?”敲门声又响起,而后石头直接推开了书房门。
沈冽抬头望去:“何事?”
“啊?”石头说道,“少爷,我以为你又趴着睡了呢。”
“没有。”沈冽回道。
“该吃饭了,”石头无奈道,“少爷,你又看书看的不记事了。”
沈冽点点头,说道:“帮我端来吧,我在这吃。”
“看什么书呢,”石头望去,嘀咕道,“又是那类书吧,老看些不正经的。”
嘀咕完,他不高兴的转身走了。
房门被轻轻带上,沈冽收回目光,看回到书信上,心头仍是震惊。
这些古籍都是定国公府送来的,绝大部分都是夏大小姐的珍藏。
她偶尔会提笔题注,落款字迹清绝洒然,翰墨秀润,精致超逸似古坊琴弦之妙,却又有天地开合之气,大漠孤烟之势。
两种浑然不同的气韵,在她笔端下天成于一体,相携共生,张力游跋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