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763(3 / 5)
曹嶷们也是如此,他们都是打着讨伐篡权的东海王司马越的名义,号称要终结这个乱世,救民于水火,这才吸引了大批跟随他们的人。但是,他们和天师道的起事有一点相同,那就是他们在起兵之前,就有很大的地方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,可以轻易地让很多人追随。”
檀韶的双眼一亮:“对啊,刘渊是当时五部匈奴的单于,匈奴人名义上的首领,而王弥则是世家豪强子弟,在家乡可以随便拉出几千人的队伍,就是那石勒出身不足,给卖为奴隶,所以后来只能投入到刘渊的部下,长期受其驱使,在打仗的过程中才慢慢地积累实力的。听寄奴哥这么一说,好像这汉人胡人并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拉起一支兵马啊。”
向弥也点头道:“不错,其实寄奴哥也有这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,无论是当时孤身回乡后带大家去守洛阳,还是后来建义时振臂一呼,都是从者如云,在京口,寄奴就是带头大哥,他的话,一句顶一万句!”
刘裕笑道:“先别说我了,只说刘渊他们,其实刘渊当时是奉了司马颖的命令去组建军队的,从曹魏到西朝,对于这些迁入内地的胡人,真正致命的失误,在于没有把这些胡人给打散,打乱,没有把他们分散着编号齐民,散入各州郡。要真这么做了,匈奴五部不复存在,刘渊就算有野心,也不可能号令这几十万匈奴人起事了。”
王仲德的眉头深锁:“寄奴哥,我们就是从并州过来的,对当地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,那些当年的匈奴五部,给分散到了并州的五个郡县,仍然让他们保留部落的单位,仍然是按帐落而不是民户来计算,这又是为何呢?”
刘裕说道:“这就是从当年曹操的私心开始了,姓曹的放匈奴人进中原,可不是为了让他们变成农夫男耕女织的,他要的是这些匈奴人成为战士,尤其是成为在三国时稀有的骑兵,为他征战。所以,引五部入中原时,就和匈奴单于作了约定,分散五部在并州,那里有些地方是有大块的草场和水源,适合放牧,而匈奴单于作为五部首领,继续成为号令这些部落的召集人,只是,从曹操开始,这个匈奴单于必须本人居住在首都,以避免他成天和族人接触,起了异心。”
朱龄石点了点头:“这确实是历代控制周边异族的一个通行办法,只是异族往往最多是让子侄来当人质,没有过首领亲自进京长期居住的先例,曹操,也算是开了先例了。”
刘裕笑道:“那是因为这些匈奴人直接给引进了中原,而不是在草原,汉末大乱,草原上也不好过,匈奴五部给新崛起的鲜卑打得很惨,所以能进中原,也算是避难,从魏到晋,对这些匈奴人,还有在关中的羌人,氐人还算看管严格,单于或者是首领本人要在京城,此外各部头人的子侄也要以进太学的名义进京,为的就是控制他们的人质,使其不敢轻易作乱,但保留其部落组织,方便能随时征发,另外,服兵役而不用交粮赋,也是为了这些不事生产的胡人量身定做的。”
朱超石勾了勾嘴角:“可是,那石勒不是已经务农了吗,不是已经成了个编户齐民吗,他又是怎么回事?”
刘裕点了点头:“问得好。其实从魏到晋,随着时间的推移,百年之后,朝廷已经没那么迫切地需要这些胡人出力当兵了,匈奴的五部还保留,但其他的象羯,羌的很多部落,已经给打散,族人编入了各个汉人的村庄,成为要种地交税的百姓。所以,刘渊可以轻易地号召五部的几十万匈奴人起兵,但石勒,他只能指挥他自己。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啊。”
分离诸胡入汉家
毛德祖哈哈一笑:“这么说来,这胡人的部落,和咱们汉人的村落也没太大区别,我们汉人,是以村为单位,由村里的有力人士或者是豪强长老们说了算,遇到大事或者是出征,也是由村里的族长,长老来决定,全村的后生都要听他的。其实,就跟这胡人部落一样啊。”
刘裕笑道:“是的,只不过我们汉人的基层组织是村,是家,他们的是部落,是帐,但入了中原的胡人部落,也是能随时找得到的,不象在茫茫草原上,逐水草而居,想要找到都困难。所以,只要能把这些胡人的部落打散,让他们分散到各村各乡,不再受原来的部落首领制约,那就可以象镇恶刚才说的那样,可以化胡为汉,真正地融入我们中原汉人了。”
所有人都脸色一变,刘裕的设想有些太过超前了,超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,檀韶的眉头一皱:“打散部落,分散入各村各乡?胡人能接受这个条件吗?”
刘裕认真地点了点头:“这不接受也得接受,如果这回平定南燕之后,那胡人百姓就是大晋的子民,我不想再搞什么一国两制了,无论汉人胡人,都是一视同仁,如果不接受,那就离开大晋,去别的地方好了。只要在大晋一天,就得遵守大晋的法度,这点,对汉人也好,胡人也罢,都没有区别。”
一直没怎么开口的羊穆之摇了摇头:“大帅,你之前说过,当年曹操是跟这些胡人部落作出过保留其部落模式的许诺,才让他们答应入中原的,现在你要打散他们的部落,只怕这些胡人不会答应啊,尤其是这些部落首领
↑返回顶部↑